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專題一:跨年銷售退回
問題:
A公司(si)2022年12月銷售一批貨(huo)物售價(不(bu)(bu)含(han)稅(shui))100萬元(yuan),銷售成本80萬元(yuan),貨(huo)物增值(zhi)稅(shui)稅(shui)率13%。但是A公司(si)預計(ji)會退貨(huo)率20%,2022年12月31日(ri),預計(ji)退貨(huo)率不(bu)(bu)變。2023年2月3日(ri),A公司(si)實際(ji)發生(sheng)退貨(huo),退貨(huo)16萬元(yuan)(不(bu)(bu)含(han)增值(zhi)稅(shui)),對(dui)應成本12.8萬元(yuan)。針(zhen)對(dui)這筆業務(wu),A公司(si)如何賬務(wu)處(chu)理呢?企業所(suo)得稅(shui)上又如何考慮呢?
一、會計處理
(一)政策依據
《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
第三十二條 對于附有銷售退回條款的銷售,企業應當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按照因向客戶轉讓商品而預期有權收取的對價金額(即,不包含預期因銷售退回將退還的金額)確認收入,按照預期因銷售退回將退還的金額確認負債;同時,按照預期將退回商品轉讓時的賬面價值,扣除收回該商品預計發生的成本(包括退回商品的價值減損)后的余額,確認為一項資產,按照所轉讓商品轉讓時的賬面價值,扣除上述資產成本的凈額結轉成本。
每一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重新估計未來銷售退回情況, 如有變化,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進行會計處理。
(二)政策分析
1.依據上述政策,企業發生附有銷售退回條款的銷售時,應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
借:銀行存款 113
貸: 主營業務收入 80
預計負債——應付退貨款等科目 2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3
結轉相關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64
應收退貨成本 16
貸:庫存商品 80
2. 每一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重新估計未來銷售退回情況, 如有變化,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進行會計處理。此案例,2022年12月31日預計退貨率不變,則無需賬務處理。
3.實際發生退貨時,轉回預計負債和應收退貨成本,未退貨部分重新確認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
借:預計負債——應付退貨款 2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8
貸:銀行存款 18.08
主營業務收入 4
借:庫存商品 12.8
主營業務成本 3.2
貸:應收退貨成本 16
二、稅務處理
(一)政策依據
《關于(yu)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75號)
第一條 企業已經確認銷售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折讓和銷售退回,應當在發生當期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收入。
(二)政策分析
結合會計準則的規定可見,跨年銷售退回的稅會差異很大。會計上在銷售年度確認的收入是不含預期因銷售退回將退還的金額,而當年所得稅上應該全額確認收入;次年發生銷售退回時,會計上通過“應收退貨成本”“預計負債——應付退貨款”等科目核算,退回金額和預計不一致的,直接沖減或確認當期銷售商品收入,而所得稅上,退貨年度應按照退貨金額沖減退貨年度的收入。
提示:新收入準則對銷售退回不再作為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處理進行追溯調整,而是在資產負債表日對銷售退回采用未來適用法。
分析可見,本次案例的會計處理上我們還應該補充一筆遞延所得稅影響的賬務處理。
1.2022年賬務處理如下:
預計負債賬面價值=20萬元,預計負債計稅基礎=0萬元,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0萬元;
應收退貨成本賬面價值=16萬元;應收退貨成本計稅基礎=0萬元;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16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0×25%)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6×25%)4
所得稅費用 1
2.2023年實際發生退貨,則需轉回暫時性差異:
借: 遞延所得稅負債 (16×25%)4
所得稅費用 1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20×25%)5
(三)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表填寫
1.填報說明:
第10行“(八)銷售折扣、折讓和退回”:填報不符合稅收規定的銷售折扣、折讓應進行納稅調整的金額和發生的銷售退回因會計處理與稅收規定有差異需納稅調整的金額。
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會計核算的銷售折扣、折讓金額和銷貨退回的追溯處理的凈調整額。
第2列“稅收金額”填報根據稅收規定可以稅前扣除的折扣、折讓的金額和銷貨退回業務影響當期損益的金額。
勾稽關系:若第1列≥第2列,第3列“調增金額”填報第1-2列金額。若第1列<第2列,第4列“調減金額”填報第1-2列金額的絕對值,第4列僅為銷貨退回影響損益的跨期時間性差異。
2.填報示例
接上例,2022年度企業所得稅(shui)匯算(suan)時(shi),會(hui)計上不(bu)確認的20萬(wan)元(yuan)收入和16萬(wan)元(yuan)成本,仍(reng)然屬于當年企業所得稅(shui)的征稅(shui)范(fan)圍,則需要納稅(shui)調增4萬(wan)元(yuan),具體(ti)填表如下(xia):
2023年(nian)度(du)企(qi)業所(suo)得稅匯算時,稅法上認為實際退貨的收入(ru)16萬元(yuan)和(he)(he)成本12.8萬元(yuan)應當在(zai)2023年(nian)度(du)沖減(jian),則納稅調(diao)(diao)減(jian)金額3.2萬元(yuan)(16-12.8);會計上未發生(sheng)退貨的部分,賬務處理上轉回(hui)了(le)主營業務收入(ru)4萬和(he)(he)主營業成本3.2萬元(yuan),這將使2023年(nian)度(du)的利(li)潤(run)總(zong)額增加0.8萬元(yuan)(4-3.2),而這部分已(yi)經在(zai)2022年(nian)度(du)繳納過企(qi)業所(suo)得稅了(le),則本期(qi)需(xu)納稅調(diao)(diao)減(jian)0.8萬元(yuan)。所(suo)以(yi)合計還(huan)需(xu)要納稅調(diao)(diao)減(jian)4萬元(yuan)(3.2+0.8)。具體(ti)填(tian)表(biao)如下:
作者:劉老師(正(zheng)保會計網校答疑專家)
上(shang)一篇: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專題二:壞賬
限時免費資料
-

每日新聞/問答
-

每周稅訊速遞
-

月度法規匯編
-

年度法規匯編
-

增值稅匯編
-

所得稅匯編
掃碼關注我們
掃碼找組織


新用戶掃碼下載








新用戶掃碼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