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的通知》(財稅〔2013〕52號),規定對(dui)月銷售額、營業額不超(chao)過2萬元的企(qi)(qi)業或(huo)非企(qi)(qi)業性單位,暫免征收增值(zhi)稅、營業稅。
北京市朝(chao)陽區地(di)稅局以(yi)2013年12月的申報數據為基礎,對1665戶企(qi)業調查(cha)發現,企(qi)業放棄享受稅收優惠的原因主要有以(yi)下三個(ge)方(fang)面:
(一)“小微企業”認定標準不統一,影響政策落實。
目前對(dui)“小(xiao)微(wei)企業”的認定有三種標準。
一是行業劃分中的“小微企業”認定。2011年7月4日,工信部會同國家統計局、發改委、財政部、銀監會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qi)業(ye)(ye)[2011]300號(hao)),根據企(qi)業(ye)(ye)從(cong)業(ye)(ye)人員、營業(ye)(ye)收入和資產(chan)總額等指(zhi)標,結合行(xing)業(ye)(ye)特點確定劃型(xing)標準,將中(zhong)小(xiao)企(qi)業(ye)(ye)劃分為中(zhong)型(xing)、小(xiao)型(xing)和微型(xing)三種類型(xing);
二是稅法上的“小型微利企業”概念,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及(ji)相關稅(shui)收(shou)政策(ce)規定的從事國家非限(xian)制和(he)禁止行業(ye)(ye),年度應納稅(shui)所得額不(bu)(bu)(bu)超(chao)過(guo)(guo)(guo)30萬(wan)元,工業(ye)(ye)企業(ye)(ye)從業(ye)(ye)人(ren)數(shu)不(bu)(bu)(bu)超(chao)過(guo)(guo)(guo)100人(ren),資(zi)產總額不(bu)(bu)(bu)超(chao)過(guo)(guo)(guo)3000萬(wan)元,其(qi)他(ta)企業(ye)(ye)從業(ye)(ye)人(ren)數(shu)不(bu)(bu)(bu)超(chao)過(guo)(guo)(guo)80人(ren),資(zi)產總額不(bu)(bu)(bu)超(chao)過(guo)(guo)(guo)1000萬(wan)元的企業(ye)(ye);
三是會計準則中的“小企業”規定。《小企業會計準則》第二條,將“小企業”界定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同時滿足不承擔社會公眾責任、經營規模較小和既不是企業集團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三個條件的企業,其中“經營規模較小”是指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小型(xing)企業(ye)或微型(xing)企業(ye)標準。
而通(tong)知僅對增值稅(shui)(shui)(shui)(shui)(shui)小規模納(na)稅(shui)(shui)(shui)(shui)(shui)人和營業稅(shui)(shui)(shui)(shui)(shui)納(na)稅(shui)(shui)(shui)(shui)(shui)人的(de)(de)計稅(shui)(shui)(shui)(shui)(shui)依據(ju)設定(ding)了2萬元(含)的(de)(de)免征標(biao)準。具體哪(na)些(xie)企(qi)業可以享受并沒有(you)明確規定(ding),是否只有(you)年應納(na)稅(shui)(shui)(shui)(shui)(shui)所得額、從業人數、資產總額符合企(qi)業所得稅(shui)(shui)(shui)(shui)(shui)法中的(de)(de)認定(ding)標(biao)準才(cai)能享受相應的(de)(de)稅(shui)(shui)(shui)(shui)(shui)收(shou)優惠政策,給企(qi)業在執(zhi)行中造成了困擾。
(二)稅收優惠幅度力度不足,覆蓋面較窄。
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享受優惠政策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務業,如餐飲、美容美發、保潔、培訓等行業,而金融、建筑、制造等行業,基本沒有符合減稅條件的,難以享受到國家扶持政策。這種情況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月營業額不超過2萬元的”的減稅標準過低。以企業月收入2萬元計算,一年的收入僅為24萬元。而按照《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軟件和信息技術業(ye)、農林牧漁的小微企業(ye)標(biao)準(zhun)是最低(di)的:“年營(ying)業(ye)收入50萬元(yuan)以上為(wei)小型企業(ye),50萬元(yuan)以下為(wei)微利企業(ye)”。可見,年收入24萬元(yuan)的標(biao)準(zhun)明(ming)顯偏低(di)。
另外(wai),“月營業(ye)額(e)不(bu)超(chao)過(guo)2萬元(yuan)”,按照服務業(ye)稅率5%計算,帶來的(de)(de)稅收(shou)優惠不(bu)足1000元(yuan),扶持效(xiao)果并不(bu)明顯,對企業(ye)的(de)(de)發展沒有(you)實質(zhi)性(xing)影響,導致企業(ye)自動放棄享受免稅政(zheng)策(ce)。
(三)小微企業對優惠政策不十分了解。
目前我(wo)國大部分(fen)小微(wei)企(qi)業(ye)(ye)仍為(wei)家族(zu)企(qi)業(ye)(ye),管(guan)理(li)方式(shi)也(ye)多為(wei)家族(zu)式(shi)管(guan)理(li),會計多為(wei)兼職人員,即使是全職人員,也(ye)更換頻繁,流動性(xing)較大,無論是企(qi)業(ye)(ye)主還是企(qi)業(ye)(ye)財務(wu)(wu)人員,對(dui)(dui)稅收政策的了解、關(guan)注度(du)均不夠。個別(bie)企(qi)業(ye)(ye)雖然聘請社(she)會中介機構代理(li)納稅服務(wu)(wu),但總體而言,中介服務(wu)(wu)機構的職能和(he)責任發(fa)揮不到位。而稅務(wu)(wu)機關(guan)對(dui)(dui)小微(wei)企(qi)業(ye)(ye)的管(guan)理(li)方式(shi)比(bi)較單一,極少舉辦針(zhen)對(dui)(dui)小微(wei)企(qi)業(ye)(ye)優惠政策的專門培訓輔導,使很多獲取信息渠道狹窄的小微(wei)企(qi)業(ye)(ye)無從獲知政策規定(ding)。
通過調(diao)研,北京市朝(chao)陽區地稅(shui)局(ju)建議,稅(shui)務機關應梳理、整合現有稅(shui)收政策,制定統一行業標準,使得同等條件下的小(xiao)微企業,無(wu)論登記(ji)注冊類型是什么,無(wu)論涉及何種稅(shui)種,都可以享受同等程度的稅(shui)收優惠。
建議:由(you)于(yu)區域經濟發展(zhan)不(bu)平(ping)衡,小微企業的(de)免征營業稅的(de)月營業額不(bu)應(ying)當(dang)絕對化(hua),應(ying)適當(dang)考(kao)慮地(di)區經濟發展(zhan)的(de)實(shi)際(ji)水平(ping)進行科學(xue)的(de)測算(suan)、分(fen)析。簡化(hua)辦稅流(liu)程,加強稅收優惠政策的(de)宣傳和(he)政策解(jie)讀,為小微企業提供(gong)納(na)稅咨詢(xun)、辦稅輔導、人才培訓(xun)等多方位服務(wu),切實(shi)為他們(men)帶來(lai)實(shi)實(shi)在在的(de)優惠。
對此,您有(you)什么樣的想法和建議呢?歡迎大家進入論(lun)壇討論(lun)。
相關鏈接:小微企業如何預繳所得稅
上(shang)一篇:聊一聊各地“私車公用”稅收政策
下一篇: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
Copyright © 2000 - www.eye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ji)科(ke)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suo)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