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1. 作業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
首先,學員們先來一起總體認識一下作業成本法。從核算的角度出發,作業成本法作為新的一種方法代替了完全成本法。但是,與完全成本法不同的是,作業成本法可以說是更為智能一些,因為在作業成本法下,它會識別出來一些成本動因(Cost driver),以不同的成本動因來分攤Overhead則更為科學。
同學們可以從字面上來理解成本動因這個名詞,意思就是造成這個成本的原因。在完全成本法下,所有的間接成本都是按照一個因素進行分配的,這樣就會造成甚至是錯差的分配。例如,某個生產工廠是按照部門所占的平米數進行Overhead分攤的,但是很不幸,因為廠子比較老,食堂占了很大一部分面積,從倒計時結果看來,就是食堂承擔的Overhead,但這顯然是錯誤的。作業成本法就可以規避這樣的錯誤,進行合理的分配。
2. 作業成本法體系的概要
作業成本法大概可以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是需要找出該企業主要的幾項作業;第二步是找出成本動因;第三步就是建立成本池(Cost pool),成本池的作用就是將由同一個成本動因而制造出來的成本歸集在一起的集合;倒計時一步就是將成本池中的成本按照相應的成本動因分攤到成本當中去。
網校為學員們總結了以下經常會碰到的成本動因,以供同學們進行參考:
| 成本 | 可能的成本動因 |
| 訂貨成本 | 訂單的數量 |
| 材料的搬運成本 | 搬運材料的次數 |
| 機器的調試費用 | 調試的次數 |
| 機器的運作成本 | 機器運作的時長 |
| 生產調度成本 | 生產調度的次數 |
| 發貨成本 | 發貨的次數 |
Copyright © 2000 - www.eye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